本篇是第十二篇,我们将探讨困扰镇痛和精神病学临床试验的越来越高的安慰剂反应。点击此处查看本系列的其他文章 点击此处.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专门讨论了安慰剂效应,今天我们要绕个弯,来谈谈安慰剂的反面--"无知觉反应"(nocebo response)。
在安慰剂反应中,试验参与者在服用惰性物质后症状会有所改善;而在知觉反应中,他们的症状会恶化。更广泛地说,正如安慰剂效应是大脑对治疗所处的积极社会心理环境的反应一样,安慰剂效应也是大脑对消极社会心理环境的反应。一个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被描述的典型例子是,当试验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将接受的药物有副作用时,他们后来报告的不良反应比没有被告知潜在副作用的参与者更强烈和/或更频繁。
与安慰剂反应不同的是,对免惊厥反应的研究要少得多,部分原因是出于道德方面的考虑。安慰剂 "一词源于拉丁语 "我将取悦",而 "nocebo "则源于拉丁语 "我将伤害"。顾名思义,"安慰剂 "反应是一种诱发负面体验的反应,因此对 "安慰剂 "反应的详细研究很少。
然而,幻觉反应似乎对临床试验有很大影响。对纤维肌痛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试验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计算出,在药物组中,72%的患者退出了试验,而对疼痛试验中的安慰剂效应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安慰剂效应的总体规模为中等到较大,变化很大,其程度与安慰剂反应相似。这项研究还指出,同样与安慰剂反应类似,与单纯使用语言暗示的试验相比,在结合使用语言暗示和条件反射的试验中出现了更大的安慰剂效应。
相信坏事
与 安慰剂反应一样,预期似乎也是产生恐慌效应的主要原因。试验参与者被告知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使他或她对这些不良反应产生预期,进而导致这种想法成真。在一项抗抑郁药与安慰剂的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中,不良事件在二期临床试验中报告得最多,其次是三期试验。第四阶段试验中的不良事件最少,这表明随着治疗被视为实验性和不确定性的减少,前兆反应也随之减少。
一项系统性综述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预期在消错反应中发挥了作用,该综述发现,预示着更大消错反应的因素包括感知剂量更高、治疗会产生症状的口头暗示以及对症状的更大预期。
有趣的是,对治疗的控制感似乎也有助于产生幻觉反应。在一项研究中,健康志愿者可以在两种等效的β受体阻滞剂中进行选择,也可以被随机分配到其中一种,结果发现,无法选择治疗方法的那组志愿者的不知不觉反应更大。
对大脑的不良影响
造成欺骗反应的神经化学物质似乎至少部分与安慰剂反应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重叠,尽管它们产生的效果相反。正如我们在本系列 第四篇文章中所讨论的,安慰剂镇痛与阿片类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增加有关。一项关于安慰剂镇痛的研究发现,少数安慰剂反应者的多巴胺和阿片类神经递质减少,而这些神经递质在安慰剂镇痛中增加的脑区却相同。
神经肽胆囊收缩素(CCK)也与疼痛的 "免惊反应 "有关。关于疼痛恶化的口头暗示似乎会增加人们对疼痛即将加剧的焦虑,进而激活 CCK 系统,导致疼痛神经传递增加。为支持这一理论,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药物)和 CCK 拮抗剂都能阻断 "不知所措 "引起的痛觉减退。
下周,我们将再次聚焦安慰剂反应,探讨它对儿科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我们将了解儿童安慰剂反应的程度,讨论我们对其潜在机制的了解,并研究在成人和儿童群体中,改变安慰剂反应的因素是否相似。